联系电话
在SMT贴片加工过程中,即使采用自动化设备,也难以完全避免各种缺陷。常见的问题如元件偏移、虚焊、立碑、连锡等,不仅会影响产品功能与寿命,还会增加返修率、拉低良率,甚至引发客户投诉。下面从典型缺陷类型及其形成原因、预防对策两个维度,系统说明SMT贴片加工中常见缺陷及如何预防。
一、常见缺陷类型及原因分析
1. 元件偏移(偏位)
现象:贴装元件未正确落在焊盘中心,发生横向或纵向偏移。
主要原因:
吸嘴位置校准不准
锡膏印刷偏移
PCB受潮后热胀变形
回流焊时熔融锡膏表面张力不均
2. 虚焊(Cold Joint)
现象:焊点外观正常,但内部接触不良,容易导致电性不通或接触不稳。
主要原因:
锡膏活性不足或污染
焊盘氧化或未加热充分
回流焊温度曲线设置不当
元件未贴实,悬空焊接
3. 少锡 / 多锡
现象:焊点锡量不足或过多,影响连接强度或造成连锡短路。
主要原因:
钢网开口设计不合理
锡膏沉积不均匀
印刷压力或刮刀角度设置问题
焊盘或元件大小与钢网不匹配
4. 立碑(曼哈顿现象)
现象:小型电阻电容一侧竖立,像“站立的碑”,焊接不良。
主要原因:
双端受热不均,熔锡瞬间拉起元件
锡膏量分布不均
元件本身轻小、重心偏移
PCB焊盘尺寸设计不当
5. 连锡(Bridging)
现象:两个相邻焊点之间被锡桥连接,造成短路。
主要原因:
锡膏过多或过厚
钢网开口过大、排布密集
回流焊升温过猛,锡膏流动性强
小间距封装(如QFP、BGA)印刷工艺控制不当
6. 漏贴 / 多贴 / 贴反
现象:有元件未贴上或重复贴装,极性器件贴反。
主要原因:
贴片程序错误或元件识别失败
吸嘴吸料失败未报警
BOM与坐标文件未同步
视觉系统识别异常未校准
7. 空焊 / 浮高(悬空)
现象:焊点表面看似焊住,实则无实质接触或间隙存在。
主要原因:
元件未被压实落位
PCB或元件弯曲,焊点未紧贴
回流焊加热不足或受热不均
锡膏干燥结皮
二、预防SMT贴片缺陷的关键措施
1. 提前控制来料品质
元件采购渠道正规,避免假件、旧件、翻新件
进行IQC尺寸、极性、焊端氧化抽检
PCB板要干燥存储,避免吸潮变形
2. 优化钢网与锡膏印刷工艺
钢网开口尺寸与焊盘尺寸要匹配
定期清洁钢网,保持刮刀压力一致
选用适配器件封装的高活性锡膏,并控制使用时间
设定合适的印刷速度、刮刀角度和脱模时间
3. 精准贴装程序与吸嘴维护
坐标文件、贴装角度、吸嘴型号必须精准校准
首件确认必须由工艺和品质双重审核
定期检查贴片头负压、吸嘴堵塞等故障点
4. 设置合理回流焊温度曲线
使用预热 → 恒温 → 回流 → 冷却四段式曲线
根据产品结构、板厚、锡膏种类设定峰值温度与升温速率
对于敏感器件或BGA类,使用热电偶实测板温调节参数
5. 完善检测手段与品控流程
使用AOI进行100%外观自动检测
对QFN、BGA等不可见焊点引入X-Ray检测
设置抽检比例与不良追溯机制
对严重不良批次建立返工、再验证流程
6. 加强人员培训与工艺标准化
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操作、常见缺陷识别
工艺文件(SOP、作业指导书)应图文并茂、易执行
质检、维修、工程之间建立快速沟通机制
SMT贴片常见的缺陷多集中在贴装偏差、焊接不良和极性错误三个方面,其根源往往在于工艺细节控制不到位、设备调试不精准、来料管理不严谨。而防止缺陷的关键,是建立以“来料—贴片—焊接—检测”为主线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,配合稳定的工艺参数和经验积累,才能大幅度提升成品良率与交付品质。